厅防御处:科学研判系统发力 夺取抗旱减灾斗争重大胜利

时间:2023-02-10 17:04  |  来源:厅防御处

科学研判系统发力 夺取抗旱减灾斗争重大胜利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

2022年,我省遭遇1961年有完整实测资料以来最严重长时间气象水文干旱。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指挥调度和全省水利人的团结拼搏下,最大限度减少了旱情损失。借此机会,我用具体数据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旱情形势严峻复杂。本轮旱情呈现五最”特征,一是降雨最少。全省平均降雨214.5毫米,偏少近5成,荆州、咸宁、黄石等地偏少7成以上。8~10月,全省平均降雨仅121.5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荆州、潜江、仙桃、天门等地偏少8成以上。二是气温最高。全省平均气温偏高1.5℃、平均高温日数偏多24.8天,竹山县最高气温达44.6℃,三项指标均创1961年以来新高。有36个县市最高气温突破或追平最高纪录,40个县市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记录。三是河湖水位最低。8月份至年底,省内长江、汉江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均为历史同期最低,洪湖、梁子湖、斧头湖水位降至近10年同期最低。403座水库低于死水位,325条河流断流。四是旱情发展最快。8月4日至下旬,全省气象干旱发生范围由不足40%迅速扩大至90%以上,特旱范围由不足1%扩大至20%以上。10月3日旱情达到峰值,全省98.7%的区域受旱,其中特旱达69.6%。五是旱灾损失最少。高峰时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930.3万亩、饮水困难人口2.3万人,与典型年相比,仅占2011、2012年的49.5%、50.1%和1.6%、0.8%。

二、统筹调度全力保供。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基础性作用,一是提前蓄水。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引水保水。全省水库有效蓄水最多时达101.8亿立方米、偏多37%,80多万口塘堰高峰蓄水达56亿立方米,湖泊蓄水出梅时达49.1亿立方米,为后期抗旱提供了水源保障。二是跨域补水。调度鄂北工程从丹江口向襄阳、随州、孝感3市5县补水超2亿立方米,保障了77.5万群众和92万亩农田用水。调度引江济汉工程从长江向汉江、长湖应急补水20.9亿立方米,其中向长湖补水5.5亿立方米,保障了监利、洪湖、仙桃3市19处农村水厂113万群众和110万亩农田用水。三是保灌配水。根据农作物用水需求优化调度方案,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方水。高峰时,全省有5006座水库放水,累计提供灌溉用水59亿立方米;850多座涵闸泵站开机引提水,其中长江、汉江77处重点泵站取水达29亿立方米;398处大中型灌区供水超100亿立方米,灌溉农田3761万亩。四是保障饮水。分片落实包保责任,派出7个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全省22.9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总体运行正常,保障了4321万群众生活用水。累计延伸管网2076公里、新建加压站174处、增加水源1400处,累计解决130多万人次临时缺水问题。

三、积极应对合力抗旱。牢牢扛起抗旱减灾政治责任,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书记王蒙徽、省长王忠林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省委、省政府先后4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抗旱工作。厅长廖志伟多次主持会商、指导抗旱。省水利厅累计会商65次、发出调度令40份,厅领导赴一线调研指导20余次。二是坚持预字当先。加密蒸发量、土壤墒情、枯水水位3项信息监测,累计发布枯水预警11次、旱情简报57期。全省所有县市区,1957个乡镇、812处规模以上水厂均编制农村供水应急预案。三是坚持一线指导。省水利厅每周派出2至3个工作组、专家组赴基层指导,全省水利部门累计派出工作组4739批次、专家组2196批次。四是坚持应急联动。省气象、水利、应急部门先后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省水利厅响应长达62天,响应期间实行旱情每日一统计、一会商。积极与长江委协调沟通,建立气象、水利、农业联动机制,组织联合会商8次。五是坚持保障到位。争取中央抗旱资金8.84亿元,执行进度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投入资金38.64亿元,发动群众364万人次,各类设备50万台套全力抗击旱情。

当前旱情仍在持续,我们将认真贯彻厅党组部署要求,在做好抗旱保供水的同时抓紧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坚决守住流域水安全底线,为推动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