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邮箱登录|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两江交汇看陆城

时间:2019-12-13 12:48  |  来源:人民长江报

两江交汇看陆城

陆城位于长江与清江交汇处,素有“三峡门城”和“楚蜀咽喉”之称,这里河道宽阔,流速减缓,引发了诗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浪漫想象。纵然海市蜃楼的奇景只是想象的意境,但陆城悠久灿烂的历史与丰富雄厚的文化积淀,确是一道实实在在的风景,在辽阔的长江之滨熠熠生辉。

 一代名将成就一座古城

 陆城之名缘于一个人的姓氏,陆城扬名则缘于一场战争。

 陆逊,字伯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督都、上大将军、丞相。陆逊二十一岁时被孙权召入幕府,深受器重。建安末年,吴、蜀争夺荆州,陆逊指挥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西蜀的大门,关羽退守麦城,被吴军擒获斩首。陆逊被任命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

 公元221年,刘备欲为关羽报仇夺荆州,亲统大军沿江东进。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兵五万抗拒蜀军。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222年正月,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刘备坐镇猇亭督师。蜀军频繁挑战,陆逊坚城不出,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酷暑,蜀军兵疲意懈,陆逊适时转入反攻,命令将士持草一束,趁势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军死伤惨重,土崩瓦解。刘备退回白帝城,次年四月病亡。

 夷陵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著名战例,陆逊也由此名振三国,人们把原宜都郡的“夷道城”改为“陆逊城”,之后又叫“陆城”。

 一代大师成就一门国学

 陆城清江出口南岸,有条名叫“邻苏”的巷子,巷内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白墙青瓦,古朴典雅,这就是我国晚清学术鸿儒杨守敬的故居。

 杨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和大藏书家。24岁中举人,42岁应召任驻日钦使随员,46岁回国就任黄冈教谕,64岁担任两湖书院勤成学堂总教长,曾任民国参政院参事,病逝后葬于宜都龙窝。其故居和墓地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守敬一生成就斐然,其舆地学被称为清代三绝学之一。他撰写绘制了十余种历史地理著作和72幅历代沿革舆地图,与门生弟子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的《水经注疏》更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科学巨著,对现代水利也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众所周知,《水经注》原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但限于当时国家南北分裂,其足迹未能到达南方,部分注文有不少错误。郦书传至宋初已缺5卷,有的章节误简讹传,难以辨读。杨守敬的《水经注疏》博采群籍,相互参证,正前人所误,补缺失所憾。其中《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段文字对长江三峡的描述生动逼真,精彩绝伦,瞿塘、巫峡、西陵 “三峡”也由此而来,为文人学士所传诵。

杨守敬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也颇负盛名。杨在日本期间,不少东瀛学者登门讨教书法艺术,掀起一股“崇杨风”。他被誉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至今仍有“洋弟子”前来拜谒陵墓。

一座名楼成就一道风景

我国江河交汇城市较多,以“合江”名亭者举国仅三:四川成都、湖北宜都、湖南衡阳,惟有宜都陆城的合江亭以“泾渭分明”的绝景闻名。

宜都合江亭位于长江、清江交汇处,纳长江之壮阔,融清江之柔美,《古今地名大辞典》及《大清一统志》均将宜都合江亭列为全国三大名亭之首。

“二水合流,因建此亭”,“亭名合江者,以清江至此会大江也”,宜都合江亭也被赋予爱情象征。长江浑厚泛黄,清江秀丽吐青,如夫妻相拥,似伉俪欢爱,游人莫不赞叹之极!

宜都合江亭还是一个文化之亭。唐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常登临此地咏颂江景、楼阁遗存之诗就有数十首。明弘治版《夷陵州志》载有明代文人鲍宗咏合江亭诗:“蜀川东下合清江,谁构幽亭托趣长。山耸翠微凝望眼,水分清浊快吟肠。哑哑客棹烟波外,隐隐渔歌汀渚傍。忆昔贤侯得佳致,公余无日不徜徉。” 清康熙版《宜都县志》载有明代文人彭颖《合江》诗一首:“忆昔过泾渭,二水分清浊。今作陆城游,双江同一渎。峡水激流黄,清江扬静绿。并道各朝宗,彼此不相属……”

宜都合江亭建于唐代,1300多年来,历经六个朝代,屡毁屡建,亦可称之谓“苍桑之亭”。今人于上世纪末复修亭阁三层,周围拓建滨江公园。进入二十一世纪,宜都市政府历时一年重建,拆亭建楼,工程于2011年6月完工。新建合江楼主楼5层高23.14 米,雄阁临江矗立,飞檐琉璃,金碧辉煌,凭栏远跳,两江风景一览无余,此楼不仅是宜都特色文化地标之一,也是长江沿线的一道靓丽风景,为陆城古镇凭添雄风雅韵。

文章作者:李广彦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