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邮箱登录|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业务>调查研究

加强水生态建设,建设水美乡村

时间:2019-12-30 17:01  |  来源:远安县水利局

加强水生态建设,建设水美乡村

——远安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措施

远安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肖运喜

 

一、远安县流域水系与农村水系基本情况与水资源特点

远安县主要水系俗称沮、漳、西3条流域,即沮河、漳河、黄柏河(西河)等3条水系,从北至南贯穿远安境内。县域水资源较为丰富,沮河、漳河、黄柏河均为过境客水,其水资源有以下特点:

1.水资源总量充沛,但调节能力偏低。远安县水资源总量为7.15亿m3。平均产水模数40.86万m3/km2·a。全县总蓄水能力仅2824.6万m3,可调节水量2486.3万m3。

2.降水、径流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远安县年降雨量18.162亿m3,年平均降水深1076.6mm,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在空间分布上,沮西降雨径流大于沮东降雨径流。

3.降水、径流年际变化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洪涝、旱灾频繁。全县常有春旱、伏旱、伏秋连旱及冬旱。春季的连阴雨和夏季的梅雨以暴雨洪水为主,常造成山洪和地质灾害,总情势是旱灾多于水灾。

4.水资源总体水质较好,但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磷矿的开采和工业企业的兴建,水土流失与污水排放较为严重。

5.水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但开发潜力仍很大。全县实际供水量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0%左右,可供水量占天然河道径流量的22%。

全县以占土地总面积48.79%的黄棕壤为主,其次是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和潮土。2009年全县总耕地资源24.3万亩,其中水田12.2万亩、旱地4.75万亩、临时耕地7.35万亩,分别占总耕地资源的50.2%、19.5%、30.3%。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面积1.56亩,当家田人均不足1亩,大量的耕地靠天吃饭,如遇干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二、远安县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尚未健全

目前仅在沮河洋坪镇段、旧县镇段、邹家岗段、鸣凤镇段共修建了26.29km的防洪堤(护岸)工程,其余河道沿岸均未设堤防,靠天然河道行洪,防洪标准低,各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每遇洪灾,损失惨重,且已修建的防洪工程设防标准不一,鸣凤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他均为10年一遇,同时每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间也还有空档,存在防洪短板。由于远安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加上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每遇暴雨,易发生山洪灾害和泥石流,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严重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沮河干流与支流水质恶化

从2019年全县实施的沮漳河生态补偿水质监测情况看,五里河、红岩河、九子溪等支流入河口水质达标率较低(详见远安沮漳河生态补偿考核监测断面水质监测通报),2019年4—9月份,断面水质不达标的河流主要有(达标率低于80%的):红岩河、罗汉峪沟、大汉口河、贾家寺沟、三道河和麻洋河,其中罗汉峪沟达标率为0,大汉口河仅为17%,麻洋河为33%,主要污染因子是总磷(TP)和氨氮(NH3-N),特别是总磷时常超标,超标倍数达11.3倍,并且超标时间属于汛期水量相对充沛时段,所以,远安县农村水系水质状况令人担忧。

(3)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依然堪忧

去年来,远安县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展沮河鹿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但是由于投入力度有待于提高,建设范围较小,五里河、纸房溪、边家冲、九子溪和红岩河等支流水土保持的任务依然繁重。自2017年远安县实行全县河道禁采以来,河道水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的修复,但是由于长达20余年的疯狂地掠夺性开采,河道生态基地遭受严重破坏,河道岸线、边滩、深潭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鱼类等水生动物等损失严重,虽有所恢复,仅借自然修复需要时间长,形态差等问题。

(4)流域水文化亟待保护和传承

远安县水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清时代,历代统治者就为远安人民的自给自足劳心费力,先后建成了“沮河八大河水”以引水灌溉沮河两岸农田,期冀改变远安十年十旱的困境,虽未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也不同程度缓解了沮河沿岸农田灌溉的状况,这些工程在以后的水利建设中,虽然做了一些加固处理,但是由于受当时建设理念的制约,大部分工程一方面险象环生,另一方面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显得突兀。

(5)河道管护设施薄弱

2016年,远安县提前实施了以县乡村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河长制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52条河流的问题清单,对20km2以上的所有河流都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河库长制工作体系,落实河库管护员和保洁员,聘请民间河长全范围,全天候,全力度的监督巡查,动员全社会一起参与河长制工作,在全省河湖长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几年来的实践显示,由于河道多,地形复杂,道路难行,有的根本没有路走,河道巡查工作任务艰巨,加上考核难度大,造成未巡、选巡、漏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重大意义

1.保障农村水安全要求加快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水安全是先决条件,是基础之基础。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农村现存绝大多数公共资源,均属于河流、冲湾等水系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任务最重的是农村水系,难度最大的是农村水系,时间最长的是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农村水系势在必行,势必先行。

3.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通过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不仅可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可以通过支持打造美丽乡村,促进农业结构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4.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远安县水文化底蕴深厚,“沮河八大河水”是水文化,更是远安乡土文化。迫切需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优美的堰坝工程,抢救水文化,改善河流上下游生态环境。

四、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农村水系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密不可分的重要要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远安县农村河塘沟渠存在的河道功能衰减、水域岸线侵占、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以河流为脉络,以乡镇或村庄为节点,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通过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环保、住建、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坚持乡镇政府主导、村委主体、相关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1.统一规划,系统治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将河道岸线生态治理、河道空间管控、冲湾污水治理、河流水质改善、河道管护与防汛应急通道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与冲湾污水治理和高标准农田改造与规模化经营等一并实行统一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路房”等多因素统一治理;在规划上实行一张蓝图,一个风格,一个目标。着力解决乡镇河道功能衰减、水域岸线侵占、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统筹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岸上岸下协同推进,做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镇乡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把彰显“水安全、水资源、水健康、水景观、水文化”与全域旅游紧密联系,打造远安模式,宜昌经典,湖北示范。

2.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恢复和提升河道功能、尽量保持港道形态自然化、恢复河道的生态化,体现“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强化生态治水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原则,追求原生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美乡村。在工程措施上,少扰动,多保护岸坡、树木树根,少干预,尽量自我修复,修旧如旧,增强亲水性,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本流域本河段本地的石材、植物,在工工程技术上,尽量采用远安县悠久的治水工艺,因势利导,注重考虑工程建设与周边生产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3.因地制宜、示范引领。遵从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原则、范围,结合远安县各乡镇实际情况以及其现代农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工程措施,尽量保持河道形态自然化,做到整治一片,见效一片,“一点一策、一工程一景点”,可以达到示范作用。

4.创新机制、强化管护。全面推进农村河湖设立村级河湖长或巡河员、护河员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公益岗位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河湖保洁维护,落实农村河湖管护主体和责任,保证整治成效的持续性。

5.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坚持中央引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县级党委和政府为责任主体,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