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湖北政府网|繁体|邮箱登录|无障碍阅读|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发布解读>媒体关注

【长江水利网】用一方好水,育一方百姓——走进湖北灌区与农业水价改革

时间:2019-12-31 11:37  |  来源:长江水利网

智慧之光照耀幸福水网    

——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现代化建设侧记

作者 张曼舒 视频制作 曾庆州

江汉沮漳,楚之望也,东支为漳,西支为沮。神奇的漳河,从浩瀚青史中静默的走来,藏着卞和献玉的传说,字字珠玑;从楚文化的发祥地款款而来,携着农耕文明火种,灿烂辉煌。他劈开荆山山脉的崇山峻岭,挤出城市的纷繁喧嚣,投入宁静的旷野,流入湖北省最大的灌区——漳河水库灌区。

水稻金黄的时节,行走在灌区,看到的是收割的热火朝天,触摸到的是灌区群众战天斗地、修渠筑堰的艰辛印记,感受到的漳河水库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智慧之光和水利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光辉奋斗历程。

燃情岁月 荆楚儿女战漳河

荆山“解渴”,期盼已久;怜我楚人,忧患实多。

历史上的漳河是折磨人的“小妖”,上游雨量充沛,遇山冲平缓,溪沟短浅,便肆意奔流而下。逢暴雨,必洪涝,史载自清道光二十九年至1949年间,共发生洪灾50次。连日晴,定干旱,在荆山这片丘陵岗地上,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愁容满面的农人抚摸着干瘪的玉米杆念叨着:“水在河里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烟,十年九不收”。

然楚地多才俊,山林可启,旱涝可治。《史记·楚世家》里写道:“昔我先人熊绎辟在荆山,荜路蓝缕,以处草莾,跋涉山林,以事天子”。而今,踏着楚先王的足迹,荆楚儿女把千年荒芜垦成碧绿文明。1958年,漳河水库灌区的建设者们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绕岗过冲,穿山过河,修建大坝,真正实现了“移山造海,众志成城,改造漳河,幸福万代”的美好愿景。

生在红旗下,一颗赤诚心。67万多人参与修建水库,施工期间人数最多13万人,几经辗转,建成方圆104平方公里的漳河水库。这是多么慷慨壮阔的3个数字。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局长王平章说起建设者奋斗的青春时,眼里神采闪烁,“听一名老前辈说,自投身漳河水库建设,从观音寺大坝,到灌区工程的修建,有好几年,除夕万家灯火时,他们依旧守着工地没回家。”那时候,从普通的炊事员到测量组、战斗组、男子女子组,每个成员都夜以继日的奋战,土法测量、肩挑手扛,在今天看来,简直像奇迹一般。

“那是怎样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啊,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怎敢辜负老一辈人的努力!”漳河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王永兵站在笔直而宽阔的渠道旁,满目河川,感叹不已。时至傍晚,渠道尽头的漳河水库烟波渺渺,诉说着61载的沧桑巨变,湖光山影,分外动人。

 千里长渠 春风化雨万家田

“这是总干渠的车桥节制闸,这是三干渠,这是四干渠……”漳河水库防办副主任冯天权在漳河水库防办调度指挥中心对着一张五彩斑斓的地图详细介绍。地图上,渠道亮起了星星点点橘色的光,荆山山脉、大中小型水库、荆门市区一览无余,长藤结瓜多水源,南北高差水自流。

渠道长长千余里,如何让水顺利地输送到田野中,漳河水库防办负责人胡小梅娓娓道来:“灌区共有9级渠道,灌区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总干、干、分干、支5级渠系,支渠以下的分、斗、农、毛4级渠道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制度完善,流程规范。”

千年“旱包子”变荆楚大粮仓,得益于9级渠道良好的维护和管理,数千干部群众驻守一线,巡堤查险,测准流量,为抗旱调度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正午的阳光照着四干渠管理处安栈口管理段,红辣椒和柴火豆腐在锅内滋滋作响,段长刘俣舟正在砧板上切一块土豆。灌区直射而下的烈日把他的脸颊涂得黝黑,挺拔而壮实的青年竟刀工极细,能做一手好菜。“除了防汛抗旱、安全生产、工程检查这些常规工作,大家都积极参与小养殖小种植和食堂伙食,来了安栈口管理段,就把这儿当家了。”刘俣舟的眼里弥漫着踏实与安心。

渠道养护检查记录簿、渠道养护验收记录簿、闸门操作记录簿一排排整齐的码在文件柜上,每一行工整的记录都是工作人员左肩酷暑、右手寒冬的年年月月。

七月漳河,暴雨如注,水草狂欢,管理段工作人员冒雨而行,打捞水草;八月骄阳,流金铄石,水面高温,不言苦累。汛期之外,竖立警示宣传牌、书写大型标语,通过项目治理解决渠道的滑坡、渗漏、散浸等险情、增收农业灌溉水费、为农民灌溉排忧解难都成为工作人员需要每日牵挂之事,真正做到了“时常去关心,一直在热爱”。

 “庄稼进入出苗期以后,经常看到管理段的同志在各个村组跑,安排灌溉用水,有他们在,都不用担心庄稼吃水不够了。”漳河镇双井十一组的农户刘廷付坐在拖拉机上,正经过自家的麦田,金黄的麦穗在风中轻轻地笑。

晴雨可预 农业灌溉新智能

“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以前人力、物力成本太高。信息监测实施以后,开闸放水都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APP远程控制。”副段长曾桂云掏出手机,一步步演示APP的使用流程。

正如曾桂云所说,旧时的灌溉管理人工成本高,无法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农业用水情况,不能及时掌握水系宏观情况,漳河水库灌区围绕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续建加固补短板、创新管理促发展,研究出晴雨可控、风险可预的新思路,将漳河水顺利、迅速、低耗、高效地输送给作物。

打造“水超市”,实现智能化。以变串灌漫灌为速灌快灌为代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让漳河水库灌区节水增粮、节水增效,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为230万亩农田和荆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输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基础。近年来,更有了“水超市”和信息监测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水超市’就是实现测视调控一体化、智能化,让用水户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进行水商品交易”冯天权如是说。沿总干渠渠道行走,几步之遥就有许多测、视、控一体化设备,实现在线监测、动态模拟、水资源合理调配和水费在线征收管理。许多的测站如同名老中医开设在田间地头的诊所般,对每一条渠道、每一片农田精准把脉,并翻阅从前的病历,对突发的险情做出最迅速、最准确的判断,自动生成多种洪水调度方案。

王平章指着渠道旁的监控自豪地说:“有了信息化建设项目,漳河水库灌区焕然一新了,这几年总干渠建了多处闸控站和视频监控站,实现了总干渠防汛和灌溉的预测预报,可以说是晴雨可预,洪水可防了”。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若说漳河水库灌区的9级渠道是直面旱涝的兵马,那么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一定是为农民提供心安感的粮草。实验室内,研究生们正在进行常规的水样和土壤N、P分析,滴管中蓝色的液体在阳光下呈现出梦幻的色泽,办公楼外,水稻试验区、旱作物试验区、塑料大棚区让人仿佛看到了微缩版高科技田园牧歌。

小小测筒,暗藏高等数学运算。占地1.1亩的综合蒸渗区并不惊艳,其下却别有洞天,40个测筒与测坑紧密相接,侧坑供排水量、土壤剖面温度、含水量等相关数据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一目了然,作物受旱试验、水肥生产函数试验都在这些直径不足3分米的测筒中默默进行着。

“中心站一直致力于水稻灌溉、灌水方法、需水量及水肥耦合的试验研究建立了丰富的资料库,为灌区规划设计、续建配套提供了大量的依据。”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负责人说。

良种能耐旱,良法保丰收。“良法”是战胜旱涝的“秘密武器”,也是农户的“定海神针”。2019年漳河灌区第二轮农业灌溉工作全面展开,截至8月21日,累计供水3020万立方米,已灌溉农田24.8万亩。漳河水库灌区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智慧建设”为重点,实施良法,全力抗旱保丰收,让9级渠道成为惠及9.4万人的“幸福渠”。

一甲子又一年,对于灌溉工程而言,正是少年光景。漳河水库灌区通过智慧建设,进一步拓展灌区功能,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灌区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民更富的发展目标,在灌区发展之路上,续写水利工程的宏伟篇章。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我们由衷地期待,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漳河,能一路欢歌,浸润万家;从烈火如歌的革命年代延续至今的漳河水库灌区,能一往无前,福泽后世。

 已阅 0  打印   关闭